蘭州:公交的華麗轉身 從長辮子到新能源
公交車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,從上世紀中期“長辮子”電車到如今穿梭在城市道路間的純電動公交,蘭州公共交通的變化更迭,不僅見證著城市建設的滄桑巨變,也見證了電能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改造升級與發展。
方寸車廂,記錄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和歷史的變革。
關于“長辮子”的記憶
蘭州的無軌電車源起于上世紀50年代,當時無軌電車以其環保、大容量而被世界上發達國家所認同?!?959年12月,第一輛無軌電車在蘭州上路,那一年我剛剛出生,24年后,我成為32路公交車駕駛員中的一員?!苯衲暌呀?5歲的陳桂英清晰地回憶道:“2006年32路電車停運了,兩年后,‘長辮子’就都沒了?!?/p>
蘭州最早的無軌電車誕生于1959年12月31日,當時線路叫電車2路,由西關什字發往蘭石廠(西站附近),后來改為31路。1963年“蘭州市電車公司”成立,1964年7月1日,“蘭州市電車公司”與“蘭州市汽車公司”合并,成立了“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”,2003年改制為蘭州公交集團。
歷經了50年的風風雨雨,蘭州無軌電車從最初的一條線路、一輛車、一名司機,發展到2008年的3條線路(鼎盛時4條,32路于2006年7月26日被停運)、97輛車、300多名從業人員。以“百合花”(因女駕駛員多而得名)而備受廣大市民喜愛的精品線路31路、33路、34路,見證了蘭州城市的發展和變遷。
“當年記得最深刻的場景就是電車掉‘辮子’,每逢此時,司機都會跑去車后面大力拽著大辮子再放回電線上?!币堰^不惑之年的馮海想起這一幕時,忍不住邊笑邊比劃著說,“那時我和同學最喜歡坐在兩節車廂的中間,每次電車轉彎,身體就會跟著轉動搖擺,非常好玩?!?/p>
公交變革
很多蘭州人的記憶中電車“掉線”,司機下車“掛辮子”的經歷,事實上也顯露出無軌電車的缺陷與尷尬。其一,蘭州是兩山夾一河的帶狀城市,東西長、南北窄,受地理條件的限制,東西向的道路資源極其有限。無軌電車受到線網等客觀條件的限制,容易造成交通堵塞,導致道路資源利用上的浪費。其二,電車耗電量大,運營成本高,運行速度慢,機動性差,市民出行受限,乘坐率低,空駛情況嚴重,長期虧損的局面難以扭轉。其三,無軌電車線網長、設施多,僅架線桿就有1500余根,附設在電車線桿的電信線纜更是雜亂無章,造成城市視覺污染嚴重,影響城市整體形象。其四,無軌電車線網改造難度大,影響城市道路拓展,上世紀50年代建的整流站等設施超期服役,設備老化更新投入大,更新資金不足。
基于以上種種考慮,2008年5月6日,無軌電車載著它與這座城市50年的深情,終于徹底退出蘭州公交的歷史舞臺。取而代之的是百輛環保型、低地板、寬車體、大容量的豪華天然氣公交客車。
事實上,在上世紀90年代,蘭州公交加快了改革步伐,實行單車承包制,先后購買和改制大通道車300余輛,在全市各主干線路,如1路、3路、4路、6路、9路和41路均使用鉸接通道車,當時對緩解早晚高峰擁擠起到了一定作用。2004年,蘭州公交車上的人工售票也被無人售票全面取代。
綠色公交為城市增色
從2008年至今的這十年,燃氣車、油電混合車和純電動汽車,如雨后春筍般陸續登臺,實現了“有路就有公交車”,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們的出行。
截至2018年,蘭州市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5736輛。僅新能源公交車就有近1500臺;電動出租車的數量也接近1000臺,蘭州市民迎來了更加高效環保的交通和綠色生活方式?!艾F在公交車有空調,線路又多,比起駕駛私家車出行,我更愿意選擇坐公交車這種綠色出行方式?!辈稍L中,不少市民表達了對新能源公交車的喜愛。
如今的電動汽車早已擺脫了架設電桿,鋪設線路這些掣肘其發展的問題。電動汽車,真正成為了安全、舒適、便捷與環保的代名詞,城市的容貌也為之一新。
記者從國網蘭州供電公司了解到,為了保障運行,該公司不斷加大充電場站及充電設施建設,滿足發展需求。全市已建成各類充電場站107個,充電樁位1467個,換電站一座,可滿足4000余輛電動車使用。下一步還將建設換電場站24座,縮短電動汽車的充換電時間,保障更加充足的城市運力。